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进食肉食比例的增加、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肠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同时,父母焦虑症背后的儿童抗生素滥用、以瘦为美审美观下的女性泻药(减肥药)依赖,以及社会中压下的男性IBS发病率上升,都普遍标志着肠道问题已从健康问题上升为社会议题,需要被全社会所重视。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且我国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世界的18.6%,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近日,医院消化科主任袁耀宗教授在世界肠道健康日主题研讨会暨全民肠道宣传月启动会上表示,肠道问题高发的背后有社会心理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比如很多女性“以瘦为美”,经常服用泻药,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还有两项重要因素就是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外卖多,快餐多带来的少蔬果高盐高脂的不健康饮食。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玫琳凯营养品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敏杰表示,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超过5万吨的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儿童抗生素使用率达58.37%从根源上讲,人体的健康来自体内微生态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因为80%的人体共生微生物生活在胃肠道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泄器官,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亦是人体第一大免疫系统,是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肠道中寄生着数以亿计的细菌,一般讲可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3大类,当人体肠道中有益菌比例下降而有害菌数量上升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显然,这些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与宿主形成一种共生共赢的生态平衡,才是正确的。
然而,如今的抗生素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一起杀灭,肠道里的其他细菌就会趁机繁殖作乱,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肠道疾病。另外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由此引起全身诸多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影响人体的肝、肾及胃肠道的功能,损害人体器官。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出生后7天内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与未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相比,肠道杆菌比例明显降低,且菌群多样性降低,抗生素能够除去有害菌,也能除去到有益菌,继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就此,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表示,呼吁大家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