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导
动保事业部黎戈
图文编辑
市场中心梁家欣
猪只胃肠胀气是猪场常见的一种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夏、秋季节常发,哺乳小猪和保育猪则相对较少出现,多见于中大猪和母猪,猪只胃肠胀气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快速死亡,造成猪场经济损失严重。
猪只发生胃肠胀气,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二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
三是相关疾病感染引起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下其病因及处理措施。
一、饲养管理不当
首先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在猪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的小猪在营养和温度这两个方面尤其关键。
因此,哺乳小猪在哺乳阶段母猪奶水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母乳质量好,仔猪消化吸收好,皮毛光亮,生长速度快,反之则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的现象。哺乳小猪在保温方面尤其注意,怕冷不怕热,初生小猪保温箱温度保持在30-33℃,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断奶时的22-25℃。
饲养管理保育猪是同样的道理,要注意猪舍的通风透气,氨气浓度低,做到冬暖夏凉,猪舍干爽,营养丰富,吸收好,这是打好仔猪基础的最基本条件。
中大猪和母猪的共同特点是怕热不怕冷,所以在饲养管理上重点是严格做到猪舍干净、干爽、卫生及通风透气,控制好密度,在饲喂上严格按照体重3%的比例来执行。
母猪的饲喂以每天2公斤饲料为标准,再针对配种前后、怀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及体况肥瘦等不同阶段来区别饲喂,只要做好以上相关饲养管理措施后可有效预防猪只胃肠胀气的现象出现。
应对措施
针对猪舍湿度过大、氨气浓度过高等可以用“新农环宝”带猪喷洒,每平方使用30-50克,可有效让猪舍干爽,空气质量变好。
二、肠道菌群失调
第二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
引起猪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主要有:
1、各种类应激引起,比如热、冷应激,免疫应激,驱赶应激等;
2、饲喂不当引起,比如饲喂过饱,饲料难消化吸收或霉变或食物中*等;
3、注射或喂服某些药物副作用引起,比如过量使用阿司匹林、铁剂、氯化钾等药物。
应对措施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新农优菌源”,每包克拌料公斤或兑水公斤,连用3-5天,可有效提高猪群的消化吸收从而预防猪只胃肠胀气的现象出现。
三、疾病感染
第三是疾病感染引起的。
常见引起猪胃肠胀气的疾病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性疾病及某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仔猪*、白痢),魏氏梭菌等。
以上病*或细菌性疾病所引起的猪胃肠胀气的病因中,“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及大肠杆菌”引起的处理措施主要通过免疫疫苗来预防。
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猪的胃肠胀气则是临床上常见、传染快速、死亡率高的疾病,且该病主要的感染对象是中大猪只,特别是母猪,一旦感染了将对猪场的生产效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临床表现的症状为猪只前期拉硬黑粪便、*尿,后期拉糊状黑色粪便,皮肤苍白,眼张结膜苍白,快速死亡;传播速度快。
当一栏猪当中发现有个别猪只出现上述症状后,同栏感染的猪只快速增加及相邻猪栏的猪只也会被快速感染,最终引起全幢猪舍或全场猪只感染,一发不可收拾。
应对措施
加强全场猪只、猪栏、环境的清洁消*。
1、使用30克“新农卫宝”兑水30-40斤进行全场带猪消*及空地消*,带猪消*时在冲洗干净栏舍约1-2个小时待栏舍干燥后再进行;
2、全场猪只饮水消*:使用“新农净宝”30-50克兑水1吨,连饮用3-5天;
3、饲料加药:欣普净0克+复方阿莫西林克,混合拌料1吨,连用5-7天。
当猪场出现猪只拉血便、胀气的现象时使用上述方案可以快速有效治疗该疾病并有效控制继续传播感染。
往期·推荐
母猪不能上床情况日趋多见,该怎么办?
不用B超,这7个小妙招亦可判断母猪孕情!
如何正确给猪打针?操作不当或成病猪!
猪脐疝是什么?该如何防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过节放开吃肠胃会“造反”
医学指导:陈瑞芳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教授
●过节急诊人群中,因吃而诱发消化道疾病的现象十分常见●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过量易伤及脾胃衍生病变国庆7天长假,许多人探亲访友、出门旅游。无论走到哪里,“吃”是不变的主题之一。特别是时下应节果瓜丰收,海鲜正肥美,亲友畅聚,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品尝各家的拿手好菜,美味加上亲友的殷勤相劝,使不少人常“收不住筷子停不住口”,一醉方休。“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医院消化病患者就会相应增多。”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指出,从往年的临床观察来看,在过节的急诊人群中,因吃诱发消化道疾病的情况十分常见,轻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重者甚至出现消化道溃疡、大便出血、吐血等急性症状。为此,专家提醒各位在美酒佳肴面前应“悠着点”,别喝多了、吃撑了引致肠胃“造反”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小贴士 粥汤养胃,茶饮助消滞过节鱼和肉经常会不知不觉吃多了,陈瑞芳建议可适当喝点米汤、白粥或菜干粥清肠胃,或喝点果汁,如橙汁、柠檬汁、木瓜汁,特别是木瓜含有消化酶,对消食导滞有一定作用,最好是餐后半小时喝。
吃油炸食品时,可适当喝点绿茶和陈年生普洱以清热消食,不过脾胃寒的最好喝红茶或熟普洱。另外,陈皮也是很好的行气醒胃佳品,特别对肺肠热而胃寒,或是容易腹胀、口淡的阳虚体质者,吃撑了用陈皮泡水当茶饮也对缓解胃肠道症状有一定的帮助。提醒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节亲友相聚,吃时痛快过后痛苦,肠胃受累,这种得不偿失的例子实在太多了。”陈瑞芳提醒道,有句老话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思是说如果摄入的食物量太大,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消化力,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消化能力下降,甚至因此产生胃肠疾病。
陈瑞芳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吃伤了脾胃,气血生化就没了来源,容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振,反复腹胀、嗳气、拉肚子。而在脾胃失调的人群中,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眠症状者也不少,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除了多吃,饮食规律太乱,一顿饱一顿饿同样也很伤脾胃。”陈瑞芳称,不少人今天吃多了,明天就少吃点,上顿吃多了下顿就省了,以为这样就能控制摄入的能量,不长胖,不会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压,这其实是更大的误解。因为饱一顿饥一顿同样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人体生化气血的能力差了,久而久之就易衍生病变。轻则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诱发消化道溃疡,出现便血、吐血,特别是肝硬化、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人群过量喝酒和暴饮暴食,风险尤大。建议荤素搭配多吃蔬果备点便药及时防病“即便是过节,每天吃喝也要悠着点,起居规律点,睡眠充足点。”陈瑞芳提醒说,过节饮食更要注重荤素搭配,青菜瓜果宜适当多吃点,特别是不少素菜粗纤维含量相对多些,可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降压降脂。“道理人人都懂,但健忘的人太多,不少人直到发病了才后悔莫及。”陈瑞芳建议每个家庭应适当备点药。针对消化道疾病,她建议家里可常备*连素、腹可安、保济丸和藿香正气丸等。不过,药要慎服,能通过饮食调节就尽量少用药。比如,为防连连吃撑出现食滞,还可适当备些麦芽、谷芽和布渣叶,或是山楂煮水饮用助消化,以免因肠胃积食过多发内热,为诱发呼吸道疾病埋下伏笔。“另外,若出现腹泻症状,不宜乱服抗生素。”陈瑞芳指出,腹泻是秋季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类病大多是由病*引起的,饮食过量导致胃肠紊乱也可出现腹泻,这两种情况下,滥用抗生素有时非但不起效,反可能扰乱胃肠道菌群。相反,喝些米汤养胃,让肠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多观察防止身体脱水更为可行。若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便、脉搏加快、上腹疼痛剧烈、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血压骤降或是打寒颤、发高烧等症状,医院急诊排查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危险的急重症,以免耽误抢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