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的4大功能
1、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加油站。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90%以上均由消化道加工完成。2、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污厂。人体80%以上的*素由肠道排出体外。日常饮食中,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被吸收,而难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最终形成粪便下移至直肠排出。如果不能按时排便,导致体内*素堆积,可能会引发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3、肠道是人体最辛苦的器官。肠道一生平均处理20多吨食品和3万公升液体。4、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疾病防御堡垒。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肠道中,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抵抗外来菌与*素的入侵,所以肠道绝对是身体免疫的主战场。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生理情况下,肠道内的各种细菌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组合和分布,不同菌种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互利用,使得肠道菌群在数量上和活性上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维持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肠道各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的质与量产生变化,这种情况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由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肠道菌群失衡的7大信号
1、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70~80%是分布在肠道内或者肠道周围,而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复感冒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有直接的关系,身体的抗病能力不强,不能抵御外来的致病菌,就容易发生反复的感冒。
2、对糖的渴望
这一点大家没想到吧?有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人体的饮食喜好和食欲的调节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饮食中富含精制糖,一些促进炎症发生的微生物就会在肠道内迅速生长繁殖,这些肠道细菌可能产生一些物质影响人的大脑,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让人更加渴望得到更多能满足这些肠道细菌生长和繁殖的食物。
对富含糖类和脂肪的深加工食品的渴望是肠道菌群失衡的一个典型标志。
3、食物不耐受
人体自身有能力代谢降解单糖、双糖、淀粉和蛋白质等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但是也有些人是例外,全世界有70%的人过了婴儿期就失去了产生乳糖酶的能力,不能降解乳糖,从而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绝大多数的非淀粉多糖和其他一些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物质是被我们的共生微生物降解的。所以当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所摄入的食物不匹配时就会出现食物不耐受。如果肠道中缺乏某些降解摄入食物的细菌,那么不仅通过这些食物改善健康的愿望会落空,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和肠道疾病。4、焦虑、抑郁
你们知道吗?抑郁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肠道菌群能产生具有神经活性的代谢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以及短链脂肪酸等微生物代谢产物,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神经系统。此外,肠道菌群对于外周炎症反应的调节,也会对大脑活动产生影响。
并且在抑郁和焦虑患者中,肠道菌群的组成会发生特征性的变化,这些发现都指向一种可能——肠道菌群变化是抑郁症的成因之一。
甚至有研究者们认为未来益生菌产品或许可以替代抗抑郁药物或者至少可以作为抗抑郁药物的辅助剂。
5、腹泻、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有食物过敏、应激反应、乳糖不耐受、情绪变化、环境因素、使用激素等,通常表现为腹泻、便秘、胀气等。
多项研究发现,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其肠道菌群不平衡,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低。瑞典等研究发现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益生菌会减轻产气、痉挛等症状甚至痊愈。
6、胀气、口臭、舌苔厚
当人体益生菌数目下降时,腐败菌可能会在上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导致食欲不佳、挑食、厌食,甚至出现口臭。
而益生菌在肠道中产生大量的低分子酸、过氧化氢、抗菌活性肽,以减少肠道内的氨和胺等有*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吸收内*素,降低*素来源,改善挑食、厌食、积食、口臭。
7、痤疮、湿疹、过敏等皮肤病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痤疮成了一个这么普遍而且广泛分布的疾病?这可能是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古老的基因组不匹配的必然结果。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恰恰是预防和治疗痤疮的关键所在。慢性炎症、肠道紊乱和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痤疮的发生。许多研究都表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痤疮的发生相关,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和饮食干预都可以改善皮肤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喝完益生菌或者酵素粉之后,会发现皮肤状态都变好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