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2/17 3:30:00
过去人们都认为大脑跟肠道没有任何关联,但是近年科学家发现,肠道菌与人类的行为、情绪,存在着奇妙的关联。肠道表面的神经元数量与大脑是同一个等级的,甚至有科学家把肠道视为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肠道神经系统能像大脑一样感受悲伤情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和细胞生物学系主任麦克葛森提出这个位于腹腔的「腹脑」,指的就是肠胃的神经系统,拥有大约千亿个神经细胞,与大脑细胞数量相等,能够像「大脑」一感受悲伤情绪。研究人员发现,患有慢性肠胃病的70%的病人,在儿童成长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离婚、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伤。这是因为「腹脑」是内脏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既与大脑和脊髓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于大脑。肠道菌群会改变人类的饮食习惯而肠道表面的神经元通常都与肠道菌相连,而科学家发现超过种、数量约在10亿万个肠道菌的状态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很多人都会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暴饮暴食,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情绪的变化导致肠道菌的菌群失调,进而菌群影响了人类的大脑,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才出现了暴饮暴食的情况。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一篇评论「细菌影响大脑」,主题谈的就是「肠道中的菌群兵团」。而在小肠肠道中的细菌数量达到-个/克,至于生产与储存粪便的结肠中,细菌的数量更高达个/克,这么庞大的细菌菌种规模,被某些科学家形容为“人体真正的主宰”。有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的行为与情绪有着非常奇妙的关联,《美国人肠道菌群工程》(AmericanGutProject)的主持人罗伯耐特就表示「肠道微生物会影响人类身体的代谢」,而细菌以及它们的附属产物对大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肠道菌群影响动物情绪变化美国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对长的神似的双胞胎,但不同的是两人中一个正常,另一个则患有忧郁症,研究计画把双胞胎的肠道菌移植到两只健康的小鼠体内,不久之后发现,被移植忧郁症者肠道菌的小鼠出现了活动力减弱,疑似忧郁症的症状,而另一只小鼠则是完全正常。年日本九州大学的学者进行一项实验,把体内无菌的小鼠和正常的小鼠放在同一个封闭的空间一段时间,结果两只小鼠血液中的「应激激素」与「皮质酮」都显著增高,其中无菌小鼠体内的应激激素甚至增加了快2倍,显示肠道内的细菌某种程度地影响了小鼠对封闭空间的感觉。而另一个实验就更有趣,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将生性大胆的NIHSwiss型小鼠的肠道细菌移植到天性犹豫胆小的BALB/c型小鼠体内,结果在三个星期后,BALB/c型小鼠的行为就变成非常果断骁勇;反观NIHSwiss型小鼠移植了BALB/c型小鼠的肠道细菌后,竟然花了比平时多3倍的时间才肯谨慎地从实验台上走下来,可见得肠道菌群对小鼠个性的影响。另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给一群有类似人类忧郁症症状的小鼠喂食一种人类肠道特有的菌株,结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们明显的焦虑行为(例如不断重覆的行为)出现减轻的现象。肠道菌群为何会对人类影响不过,也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肠道菌能够对人类大脑能够有什么具体而关键的指挥作用与影响,而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期待更多科学家致力研究透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来治疗人类的部份心理疾病,或许,在若干年之后,真的会出现人们经由服用某种益生菌来直接改善负面情绪,治疗忧郁症的情景,而透过肠道菌群来调控人体大脑的想法也将不再是荒诞不稽的冥想。往期精彩肠道异常娇气总生病?微生态疗法效果更好!管理好肠道是控制慢性疾病的关键!益生菌在人体内有百万亿,为何还要补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