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不等于养“脾脏”
在养脾之前,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脾在哪里?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有人说,脾不就在左肋下吗?不完全对。这个部位是西医讲的“脾脏”,而不是中医所讲的“脾”,虽然只差一个字,区别却很大。中医的“脾”是整体的功能概念:仅仅就部位而言,整个腹部都属于中医认为的“脾”呢。
1分钟判断你有没有脾虚想知道自己是否脾虚吗?不妨做做以下的测试题吧。早发现早调养,防止脾虚越来越影响你的健康。A类~C类中,回答“是”最多的就是你属于的那一类。
1.清晨起床,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
2.虽然不熬夜,睡眠质量也挺好,但是却常有黑眼圈,眼袋也越来越大。
3.四肢无力、倦怠、不爱说话、神疲乏力。
4.早上排出的宿便形状软烂、黏腻。
5.容易感冒。
6.脸色发*、无光泽。
7.失眠。
8.发胖(虚胖)。
1.饮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呕吐。
2.舌头边缘常有牙齿压出来的齿痕。
3.月经量过多。
4.便血。
5.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6.咳嗽、哮喘。
7.小腿水肿(包括产后)。
1.久泻。
2.脱肛。
3.患有胃下垂。
4.肾虚。
5.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6.患有慢性胃炎。
诊断分析:
A类:轻度脾虚
轻度脾虚的人往往只涉及到A类现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多因或饮食不节制,或过度疲劳,或用脑过度伤脾所致。
B类:中度脾虚
中度脾虚的人会有A、B交叉现象,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了脾的阳气所致。
C类:重度脾虚
脾胃功能不强、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脾虚到一定程度会百病丛生。此时如果由脾虚入手治疗,许多慢性病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脾虚的七大表现一、不做“*脸婆”,养脾养气血脾属土,所谓的“*脸婆”,其实是脾的问题让脸色呈现“土*”。中医认为,气血充盈,就会肌肉丰满、皮肤红润。因此,要想保持容颜靓丽,不变成“*脸婆”,就要养脾养气血,从根本上想办法。
健脾美白当属三白汤
明代医学名著《医学入门》中记载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中医美容方: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是用于治疗伤寒虚烦症的,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于是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白芍能养血,白术可延缓衰老,白茯苓能祛斑祛痘增白,甘草可应对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几者联用,从调和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进而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特别适合因为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的女性。
二、肥胖是脾虚惹的祸中医认为,厚重的脂肪层都是痰湿,肥胖的发生大多是因为“痰湿”作祟。所谓的痰湿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消化系统运作失常的一种症状——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痰湿”,进而导致肥胖。
如果脾气虚弱,湿邪内生,脾被湿邪困住,身体的代谢功能紊乱,想瘦就变得不容易,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调节脾气虚弱,赶走痰湿。
此方用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甘草各克,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各50克,白扁豆(炒)75克,碾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可。每次6克,一日2次,早晚服。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可平补脾胃;莲子既可以助白术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而砂仁的芳香有醒脾的作用。
三、消瘦是身体严重消耗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胃火盛,即使吃饱了,也很快就会饿;而如果脾虚,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即使吃很多也没办法吸收,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来丰润肌肉,所以怎么吃都胖不起来。
健康的人无论胖瘦,体重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比如,你最近劳动强度大或者运动量加大,或者工作压力大,会使身体的代谢大于合成,人就会变瘦,这种瘦属于正常的生理性消瘦,经过休息调整就能恢复。
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而且还有乏力倦怠、缺乏食欲等症状,就算休息调整也不能改善,这可能是病理性消瘦,预示着可能罹患某种疾病。病理性消瘦的人长期处于一种蛋白质和脂肪大量分解的高代谢状态,严重消耗人体元气,需要引起重视,及早诊治,不要耽误病情。
四、既怕冷又怕热就是脾虚中医中有“虚不固表”的说法——当身体腑脏功能低下的时候,人体周围的表气就容易不足,导致身体调节体表温度的能力下降,人就会变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热了。
夏秋之际补气最适宜
入夏前,气虚的人适合吃“生脉饮”来补气。立秋前,气虚的人可以用经典补气名方“玉屏风散”内调补气。
五、脾虚会让人困乏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天天处在睡不醒的状态,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床上。其实,“春乏秋困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现象,而是脾虚的表现。
“脾虚湿盛”是困乏、睡不醒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脾有“运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上济大脑,为大脑进行的多种精神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总觉得脑袋昏昏沉沉,人迷迷糊糊的,在中医看来则是脾的问题——脾的升清功能受到限制,清气无法上升到大脑,人就容易出现头脑不清醒、嗜睡等症状。
脾的升清功能受到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脾虚,虚弱到无力升举清气至大脑,而使大脑出现混沌的状态;另外一种就是脾虽然不虚,但是身体内湿气过盛,脾被湿困,就像用绳子把脾捆绑住一样,即使脾有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发挥升清的作用,而导致混沌状态。
薏米红豆饮去水湿良方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种“药”。这两种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食材比例随意,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
六、食欲缺乏是脾胃不称职中医认为“胃以和为贵,脾以运为健”,食欲缺乏大多跟脾胃相关,吃饭靠的是胃气,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导致胃气虚,就没有食欲、不爱吃东西。所以,开胃运脾是治疗缺乏食欲的基本原则。
治疗情绪厌食小偏方
对情绪低落的人,则可用3克西洋参泡水饮或口含,或用制附子10克炖肉吃(制附子用纱布包好,先煮1小时,加肉再煮1小时,吃肉喝汤)。最后,对亢奋型的厌食,则可以用5克桑叶或竹叶、2克*连泡水喝,也可用3~5克大*、栀子或10克丹皮煎水喝。
七、脾胃虚寒让人口水横流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也就是说口水跟脾关系密切。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那么津液往上注于口中而为涎,即口水;当脾脏虚弱时候,其运化作用失常,口水就会不受控制外流。
治流口水小偏方
脾虚,不能制约涎液,口水就会外流。平时除了要注重养脾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源于民间验方的小偏方来缓解症状。
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磨成粉,用*酒冲服,一次二钱,一日二次,服完即可。
备注:以上偏方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如果特别能吃,人却很瘦,就说明胃中有虚火,且脾的运化能力很弱,导致人很瘦。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段话,就是:胃强脾弱。
胃强脾弱,该怎么判断?“胃强脾弱”最典型的症状有两个:一是,胃口好;二是,大便不成形或经常便秘(前干后稀)。
好的大便应该是香蕉状、颜色*、干湿适中(软硬适中)。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气的推动力足,二是肠道津液足。
大便不成形原因在于:脾弱,食物还没有得到充分吸收就进入大肠,继而被排出。
便秘(前干后稀)原因在于: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脾为肺之母”,脾弱则肺气不足,肺的肃降能力就弱。
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不降,大肠也不降,自然而然就无力排出大便,就会便秘。同时,脾负责运化水液,脾弱则运化水液无力,水液就会直接进入膀胱或大肠,导致尿频或大便稀烂。
消化是两个动作:胃消+脾化其实,“消化”是两个动作:胃主受纳(消),将食物加工成营养精微物质,脾主运化(化),将营养精微物质生成为气血,并输布全身。简而言之,“胃强脾弱”之人“消”的功能强,“化”的功能弱。
一个人“胃强脾弱”,意味着他很能吃,但是吸收不了,久之,身体就缺乏营养支持,大脑就会不断发出信号——“快给身体提供能量”,人就会出现饥饿感,就会不停地吃。
“胃强脾弱”有什么后果?
有人,尤其一些爱美女士可能会说,“胃强脾弱”挺好呀,既满足了口腹之欲,还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多少人求之不得呢?
事实果真如此吗?
“胃强脾弱”的危害我们都知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弱则气血不足,“女人以血为本”,气血不足会直接导致早衰,这就是脾弱的女人不耐老的原因。
对男人来说,脾弱,身体就会缺乏营养物质,就会影响肾中精气的生成,导致肾虚,而“男人以肾为本”,试想,支撑身体的本源出了问题,身体还能好么?
如果放任“胃强脾弱”一味地发展下去,一般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种就是甲亢,在甲亢的证型中,“胃强脾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还有一种后果就是胃被脾拖累,变得越来越弱,食欲减退。
胃强脾弱,怎么解决?“胃强脾弱”说明胃火重脾气弱,因此治疗当以“降胃火补脾气”为主要原则。由于药物必须依赖脾胃才能吸收,在脾胃不和的情况下,服药效果会受影响,因此推荐借助艾灸调理脾胃。
具体取穴:
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与脾直接相连,艾灸脾俞穴有助于恢复脾的功能。
中脘穴: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艾灸中脘穴可宁神和胃、降低胃火、抑制食欲。
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之募穴,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艾灸关元穴可以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新陈代谢。
大陵穴: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原穴、腧穴,五行属土,对应脾胃。艾灸大陵穴可以泻火祛湿。
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所谓“荥穴身热”,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因此,作为胃经的荥穴,艾灸内庭穴可以清胃泻火。
太白穴:太白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腧穴于一身,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泻、消食化滞等功效。
菇芪灵胶囊——健脾益胃、津津有味
菇芪灵食用菌胶囊是一款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促进胃肠黏膜修复,缓解胃肠痉挛,抑制肿瘤生长,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化系统炎症,调整胃肠菌群紊乱的食用菌保健食品;适宜于肠胃痉挛、胃肠溃疡、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人群。
菇芪灵胶囊由猴头菇等食药用菌提炼制成,适用于消化道疾病的食用菌食品。
菇芪灵的主要原料一、猴头菇:猴头菇多糖时候头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猴头菇可改善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和胃部不适。临床研究表明,猴头菌对慢性胃炎的改善率为88.89%,有效缓解腹痛、腹胀和反酸等症状,促进慢性胃炎康复。猴头菇提取液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使LDH(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对HP(幽门螺杆菌)所致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猴头菇是传统著名的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食用菌,含有猴头菇多糖、糖肽、齐墩果酸、牛磺酸、生物碱、萜类物质等成分,有下列几方面的功效:
1、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猴头菇的小分子量多糖、糖肽在没有其它病型多糖干扰时能使巨石细胞吞噬指数提高40%-60%,吞噬百分率提高4-5倍,但不会使机体正常的体液免疫水平升高,因而可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繁殖和防止过强免疫反应的产生,从而可防止胃、肠壁黏膜受伤害。
2、促进肠胃黏膜修复。
3、镇静、安神,缓解强烈理化因子造成的过强应激反应,防止过激反应对胃壁、肠壁的伤害。
4、降低胃酸、蛋白酶对胃、肠壁的伤害。
5、抑制肿瘤生长,防止正常细胞突变为肿瘤细胞和提高机体抗放射、抗有害药物的伤害作用,因而,特别适于消化道肿瘤患者服用。
6、提高机体超氧化酶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对胃、肠黏膜的伤害。
7、提高胃、肠消化及吸收食物成分的能力。
8、治疗胃窦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炎、胃肠溃疡、肿瘤。
二、蜂胶:蜂胶中的*酮类物质可抑制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具有解痉作用;具有抗黏膜炎和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预防胃黏膜损伤。
三、香菇:香菇多糖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护肝等作用。
四、*芪:*体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合成,使胃黏膜上皮组织、腺体结构较好地修复和重建。
五、灵芝:能入五脏而补益全身之气,常用于脾胃虚弱,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
产品搭配:1、胃胀胃痛、食欲不沾、便秘腹泻——菇芪灵、疏木甘宁、力持;
2、体弱怕冷、神疲气短、纳差眠浅——菇芪灵、美宝眠、春归参杞灵;
3、长期慢性病损伤脾胃功能者——菇芪灵、神州胜赛、力持;
陈国良教授
陈国良教授现在是安惠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灵芝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南通药用真菌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同时担任南通安惠公司首席科学家。
陈国良教授获得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突出贡献奖。其所发明研制的“猴菇菌片”荣获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猴头菇的人工培养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陈国良教授年生于上海浦东,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的栽培和制种技术研究。年起在上海中药制药三厂、上海市医学工业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30医院的配合下,开始研究灵芝的药理和药效。年陈国良教授研究的“灵芝片”药品在上海诞生,并由上海中药制药三厂生产,这是中国第一个乃至世界第一个由高等真菌制成的药品。灵芝片的问世比现今国外应用的同类产品提早了25-30年。
五十多年来,他在食药用菌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灵芝研究第一人,其成果多次获得中国国家发明奖、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年研制成功“灵芝片”(药品),年研制成功(猴菇菌片)(药品),并编著了《灵芝治百病》、《神奇的食用菌》、《功效非凡的食用菌》等著作。
《功效非凡的食用菌》是陈国良教授与安惠董事长陈惠合著的一本畅销书籍。本书主要是介绍食药用菌保健、治病功效的书,书中阐释食用菌保健食品已经被认为是防治慢性病、亚健康、老年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最好的保健食品之一。
陈国良教授在研发灵芝、猴头菇药品时,发现食用菌原料状态和使用的溶媒对提取物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三萜类等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同时原料经过某些酶处理后就能极大地提高产品效果和得率。在此基础上,陈国良教授悉心研究了对食用真菌采用水、醇、酶联合提取的技术(安惠百菌健产品采用的是水、醇、酶综合提取技术),并成功地对灵芝提取液采用低温处理分离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功效。就这样,以灵芝等食药用菌为原料的一大批安惠功能性食品作为陈国良教授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并相继通过安惠公司生产投放市场。
陈国良教授认为灵芝等某些食用菌对机体有非常显著和全面的功效,主要机理是灵芝等食用菌有提高机体生命力作用。陈国良教授创建这一理论现已逐步被广大医药科研工作者认同,并用以指导国内外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多年来陈国良教授成功研究以灵芝等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多种健康食品,并在安惠公司生产,成为安惠百菌健系列保健食品,陈国良教授将猴菇菌片中的猴头菇成分应用于安惠菇芪灵胶囊,为胃病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