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群失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让长寿更有价值追忆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
TUhjnbcbe - 2025/7/23 18:12:00

“人活百岁不是梦,生活规律要保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是中医泰斗杨友鹤先生经常念叨的长寿秘诀,并且用毕生来验证。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杨友鹤

时光荏苒,转瞬已经十年了!杨友鹤,中共党员,河南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于年1月12日去世,享年岁。

“沧桑岁月无情过,笑傲风雨度百年”,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了百岁老人杨友鹤的传奇故事。杨友鹤生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直精神矍铄、充满活力,期颐之年仍然坚持每周坐诊两次,风雨无阻。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大健康时代,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成为民众迫切需求。今年是杨友鹤先生逝世十周年,通过杨友鹤学生、也是他的四女儿杨雪琴,回忆并讲述父亲生平,对于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和老年生活的价值,都具有重大意义。

杨雪琴现为河南中医院主任医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擅长治疗胃肠病、糖尿病、老年病及内科杂症。

大医精诚心无旁骛

杨友鹤,出生于年,适逢清宣统元年。历史上这一年,有很多大事件发生,清政府诏谕“预备立宪,维新图治”,广安己酉起义失败,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通车,晚清名臣张之洞去世,甲午战争发起者伊藤博文在哈尔滨遇刺身亡……

杨友鹤生长在中医世家,自幼深受儒学医道的熏陶,随父在故乡洛阳经营桥梓诊所,然而医术只能救人,不能救国。杨友鹤一生,经历了清朝走向灭亡、民国政府腐败衰落,以及新中国成立,他亲眼目睹了年中原大战、年花园口决堤、年河南大饥荒等天灾人祸,曾经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带给杨友鹤太多苦难。解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赋予杨友鹤安居乐业、发挥专长的幸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成为他的信仰。所以,每逢寿宴杨友鹤举起酒杯致辞,必然是“共产党是救星,毛主席是红太阳”,这是百岁老人以其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啊!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杨友鹤熟读《大医精诚》,他“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解放后,杨友鹤积极参与红十字会各项活动,又医院(医院)派遣至郑州工作学习;年进入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到河南中医学院讲授内经;他长期于河南中医院从事临床实践,退休后继续行医问诊,在热爱的中医药事业道路上走完了人生最后旅程。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很多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更长寿。心无杂念,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杨友鹤对名利看得很淡,平时除了工作,就是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他的养生秘诀,来自于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再好的饭从来不多吃。老先生的早餐往往是牛奶、鸡蛋、绿豆糕;作为洛阳人(家乡孟津县,现为洛阳市孟津区),中午爱喝浆面条,吃烙饼卷菜,有时会来点儿红烧肉、卤肉,还有郑州烤鸭总店的烤鸭,中医认为鸭肉有凉补功效;晚餐则是小米或大米熬粥,加入枣、梨、山药等。

主动保健不得病,生活规律要坚持。杨友鹤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午饭后在屋里走百十余步再休息,经常洗热水澡,作息安排井井有条。他每天的锻炼是站在窗户前练习八段锦。这是一套起源于北宋的健身功法,练起来“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能够拉伸筋骨、疏通经络。

不乱吃补品,常喝三解汤。家中备有三解汤,就是新鲜绿豆、绿茶和冰糖搭配。将绿豆捣碎与茶叶、冰糖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饮用。绿豆清热解毒,茶叶提神助消化、冰糖调和脾胃,三解汤对于感冒初期或因内热导致的咽喉干痛、轻咳等症状有极佳疗效,平时可以作为保健茶。杨友鹤从不依赖补品,只吃些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清虚火、抗疲劳等功效,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

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杨友鹤夫妻恩爱,医院做中药师,二人琴瑟和鸣、相伴终生,郭玉霞于年6月18日去世,享年95岁,也是高寿,他们合葬于邙山公墓,堪称白头偕老的典范。杨友鹤与郭玉霞膝下儿女成群,特别是五个女儿被誉为“五朵金花”,她们尽心奉养父母,包括女婿们都很孝顺。

杨友鹤心境随着年龄变化,越来越平和,他的健康长寿与老伴郭玉霞、子女精心照顾有很大关系。郭玉霞知书达礼、性情温和,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平时对待杨友鹤更是送药到口、天冷加衣,可以说体贴入微。杨友鹤家五世同堂,逢年过节老少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居住郑州的女儿杨琴、杨妙琴、杨改琴、杨雪琴,父亲年事渐高后,由周末回家照顾改为一家一天轮流值班,远在威海的女儿杨静琴利用节假日来陪伴,儿子遇上事情也是随叫随到,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中医认为,和谐氛围令人心情舒畅,家庭成员互敬互让、没有烦恼,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就会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自然不容易生病。

杨友鹤书法造诣很高,笔势龙飞凤舞、刚柔相济,家中悬挂有他亲笔抄写的药王孙思邈《百字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七情六欲把握不好,便会带来疾病。杨友鹤经常教诲子女:生气等于生病,生气就是不要命。因为怒伤肝,如果经常生气,可以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三国演义》中有“三气周瑜”的故事,也是说明了大怒之危害。杨友鹤言传身教,塑造了勤劳宽容的家风。

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杨友鹤曾经连续多年被郑州市教育工会、河南中医学院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年荣获河南省老干部局授予的“年健康老人”称号,医院幼儿园捐款。杨友鹤活着时,犹如定海神针,是子女的骄傲,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医院的中流砥柱。

杨友鹤先生深谙人体五脏的生理机能和特性,钻研阴阳五行、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八十余载,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其它内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自身免疫系统不被破坏,病邪就不容易侵入,所以用药辨证灵活,注重整体。

杨友鹤教育学生:证无大小,均需辨证才可施治;病有难易,唯有辨证方能收功,牢记辨证论治四字。杨友鹤治疗糖尿病,首倡“阴阳分型血瘀兼证”,重视培补脾肾之本,自拟成方“糖尿病合剂”、“抗糖灵胶囊”,医院内部制剂,几十年来治疗患者数万例,效果显著。

杨友鹤擅长治疗脾胃疾病,主张胃病治肝,调畅情志,强调气机升降相合,对泄泻的治疗,总结了“出泻勿塞泻,久泄勿滑肠,湿乃泄之本,寒热要分详,补塞若太早,缠绵不寻常”之规律。并且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辨证消渴,正分阴阳”、“胃脘疼治疗经验”等论文被收入中医古籍出版社编撰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系列丛书。

贪生不怕死,是杨友鹤的人生态度。年长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至关重要,杨友鹤悬壶问世,一辈子积善行德,奉行“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最大限度实现了生命价值!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雪琴)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长寿更有价值追忆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