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常听到身边朋友说,“明明没发生什么大事,却总觉得心里慌慌的,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种被焦虑悄悄笼罩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你可能不知道,肠道里那些看不见的“小居民”,或许正是让你焦虑的幕后推手之一。
肠道菌群与焦虑的关联我们的肠道就像一个热闹的“微生物王国”,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光种类就有上千种。这些小家伙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有益菌像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每天勤勤恳恳地帮我们消化食物、守护肠道屏障,就像忠诚的小卫士;而有害菌比如大肠杆菌,一旦趁机壮大队伍,就会捣乱破坏菌群平衡。平时它们井水不犯河水,可一旦平衡被打破,麻烦就来了。
前阵子看到一项研究,发现肠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秘密通道”叫“肠-脑轴”,它就像一条繁忙的信息高速公路,让肠道和大脑随时能“聊天”。举个例子,当有害菌在肠道里搞破坏,产生的毒素会顺着这条“公路”传到大脑,影响神经递质的工作。比如血清素,这个被称为“快乐使者”的物质,如果合成减少了,人就容易变得焦虑、低落。
美国有个研究团队做过一个挺有意思的实验。他们给一组小鼠植入了能产生一种叫4EPS物质的细菌,另一组则没有。结果发现,有4EPS的小鼠明显更“胆小”——不敢去探索新区域,老是躲起来,大脑里和焦虑相关的区域也更活跃。后来给它们用了能修复髓鞘的药,焦虑行为就减少了。在人身上也做了类似实验,给焦虑患者服用能清除4EPS的药物后,他们的焦虑感也减轻了。
这就像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肠道和情绪之间的锁。
调节焦虑的食物推荐既然肠道菌群和焦虑关系这么密切,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吃来调节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不用刻意去买什么保健品,很多日常食物就能帮上大忙。
多脂鱼和海鲜:快乐“润滑剂”
先说多脂鱼和海鲜,像三文鱼、金枪鱼这些,里面富含欧米伽-脂肪酸。青岛大学有项研究发现,经常吃这类鱼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不吃的人低约20%。欧米伽-就像大脑的“润滑剂”,能帮忙搭建细胞膜,让神经递质传递更顺畅。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李,以前一到deadline就焦虑得坐立不安,后来每周吃两三次三文鱼,慢慢发现自己没那么容易慌了,工作时也能沉下心来。
想想看,每克三文鱼里就有约2克欧米伽-,既好吃又能调节情绪,何乐而不为呢?
发酵食品:肠道“小警察”
发酵食品也是个好选择,酸奶、泡菜、豆豉里的益生菌,就像肠道里的“小警察”,一进入肠道就忙着和有害菌抢地盘、争营养,还能增强肠道屏障,不让有害物质随便进入血液影响大脑。小王之前肠胃不太好,还总觉得心里烦躁,后来每天喝一杯酸奶,不仅肚子舒服了,焦虑感也跟着减轻了。
一杯优质酸奶里,可能含有数十亿个活性益生菌,它们在肠道里“安营扎寨”,一边抑制有害菌,一边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给肠道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
绿叶蔬菜:情绪“稳定剂”
绿叶蔬菜更是不能忽视的“宝藏”。菠菜、羽衣甘蓝这些菜里富含镁元素,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显示,吃镁含量高的食物能减轻焦虑和抑郁。镁就像神经系统的“稳定剂”,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让人情绪更平稳。小张以前总觉得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后来每餐都加些菠菜、西兰花,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自己没那么容易急躁了。
而且绿叶蔬菜里还有叶酸,能帮忙合成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进一步给情绪“加分”。就拿菠菜来说,每克里大概有58毫克镁,炒着吃、做沙拉都很方便。
关键微量元素的作用除了食物,一些微量元素也很关键。比如锌,虽然在身体里含量不多,作用却不小。伊朗有项研究发现,牡蛎里的高浓度锌能减轻抑郁。锌有抗氧化作用,能调节大脑回路和认知功能。小赵之前总觉得自己情绪低落,医生建议他多吃牡蛎、瘦肉等含锌的食物,慢慢就感觉心情开朗了一些。还有前面提到的镁,如果饮食不均衡,体内镁不足,也容易让人焦虑。
小孙之前因为经常吃外卖,蔬菜吃得少,老是烦躁不安,后来增加了粗粮和绿叶菜的摄入,焦虑感就慢慢退散了。
饮食调理的注意事项不过要提醒大家,调理饮食不是“押宝”在某一种食物上。比如不能觉得多脂鱼好,就顿顿吃,其他菜都不管了。饮食得讲究均衡多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都得顾上,这样肠道菌群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吃饭的规律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忙起来就随便对付一口,或者周末暴饮暴食,这样肠道一会儿饿一会儿撑,菌群也会跟着“闹脾气”。尽量定时定量吃饭,让肠道保持稳定的工作节奏,对调节菌群更有帮助。
还有一点很关键,如果焦虑感已经比较严重,比如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觉得紧张、难受,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光靠饮食调整可能不够。这时候一定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医生,他们能根据情况给出更合适的办法。饮食调理就像给身体“打基础”,但严重的情况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帮助。
肠道菌群和焦虑的关系,就像一扇慢慢被推开的门,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告诉我们,情绪问题不只是“心里想太多”,还和身体里的小生物们息息相关。从今天起,不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