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
潮湿闷热的黄梅天,除了让人浑身黏腻不适,还悄悄带来了一个健康隐患——腹泻高发期。很多人发现,一到这个季节就容易拉肚子,尤其是儿童和肠胃敏感人群。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科学原因?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今天就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为你揭开黄梅天腹泻的真相。
1
为什么黄梅天容易腹泻?
科学解释来了
1.高温高湿环境加速致病菌繁殖
黄梅天气温升高、湿度增大,这种环境特别适合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研究发现,在湿度>70%的环境中,细菌的繁殖速度可提高2-3倍。
?食物更容易变质:剩菜、熟食在湿热环境下可能几小时就滋生大量细菌;
?厨房隐患增加:砧板、抹布若未及时消毒,会成为细菌温床。
2.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
健康人的肠道内居住着约万亿个微生物,它们维持着消化、免疫等重要功能。但黄梅天的特殊环境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有益菌减少: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对湿度敏感;
?有害菌增多:潮湿环境促进艰难梭菌等致病菌增殖。
3.免疫系统面临挑战
?忽冷忽热的天气易导致着凉,使肠道血流量减少;
?湿度大会增加空气中霉菌孢子浓度,可能引发肠道过敏反应。
2
你的腹泻属于哪种类型?
科学区分很重要
1.感染性腹泻
特征:
突然发作,水样便或黏液便;
可能伴随发热、腹痛;
常见病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氏菌。
应对:
及时补充电解质(推荐口服补液盐);
避免使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必要时就医进行病原检测。
2.功能性腹泻
特征:
反复发作,大便不成形但无脓血;
常伴腹胀、肠鸣;
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应对:
补充特定益生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GG株);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保持规律作息。
3
科学防护:四招守护肠道健康
1.把好"入口关"
食物充分加热(中心温度>70℃);
冰箱冷藏室保持<4℃;
处理生熟食使用不同砧板。
2.针对性补充益生菌
临床验证有效的菌株:
腹泻:布拉氏酵母菌
抗生素相关腹泻:鼠李糖乳杆菌
选择活菌数>10^8CFU的产品
3.调节饮食结构
推荐食物:
燕麦、香蕉(含益生元)
无糖酸奶(含活性乳酸菌)
限制食物:
高糖食品(促进有害菌生长)
油炸食品(加重肠道负担)
4.改善生活环境
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湿度40-60%;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厨房用具每周高温消毒。
4
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不缓解;
出现血便或黑色柏油样便;
伴有持续高热(>39℃)或严重脱水症状;
婴幼儿、孕妇或老年人出现腹泻。
黄梅天的腹泻问题,本质上是一场微生物环境的失衡。通过科学认识其发生机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避免"雨季腹泻"的困扰。记住,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是保持消化健康的关键!
本文作者
邓朝晖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主任
擅长小儿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喂养不耐受、蛋白过敏、便秘、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对于肝胆胰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腹泻高发!肠道菌群失调背后的科学原因与应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