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好的人,常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舒服。稍微吃多一点或者不对,就有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或者腹泻,便秘等不适。长期的肠胃不适,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营养障碍。有一部分患者,饱受胃肠疾病的困扰,影响正常的工作,睡眠和休息,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危害极大。
那么,哪些生活习惯容易引发肠胃问题?胃肠不好的人群,应该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才能有效调理肠胃?如何加强肠胃本身的功能?
肠胃不好其实是身体的信号。假设将肠胃比作一套系统,其实它也有一套「故障排除清单」可以参考:
诱发肠胃不适的原因:
1.消化吸收障碍
2.分泌功能改变
3.胃肠动力改变
4.免疫失调(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5.胃肠道供血障碍
6.肿瘤形成
也就是说基本所有与肠胃相关的小毛病,都能跟上述原因对号入座,而且还可能是上述多种病因共同作用:比如因为加班熬夜+吃辛辣夜宵,会造成分泌功能+胃肠动力失调双重原因导致的「肚子疼」。所以不要小看一个「肠胃不适」,它背后可是反应了很复杂的身体变化。
针对肠胃不好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肠胃刺激,以此来增强肠胃本身功能。
经临床验证,肠胃不好大多都是因为外界刺激引起的。因此,针对此类状况,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外界刺激?
①物理刺激:食用难消化的食物,过于坚硬的食物,过多的食物。
②化学刺激:酸性或者碱性太强的食物,过于辛辣的食物。
③生物刺激:过于油腻荤腥的食物(刺激消化液),缺乏膳食纤维,压力大情绪低落。
既然肠胃不好是因为外界刺激引起的,那么第一步当然是要先把刺激源给掐断!想要「养护肠胃」,就要先针对自身生活习惯,找出对应刺激源,然后逐个剔除。外部刺激一旦消除或者减少了,肠胃通常就会开始启动自愈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从营养上增强肠胃本身的恢复能力。而这个关键点,就在于肠道中最主要的群体——肠道菌群。
如何有效调理肠胃?
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是肠道健康的因素之一。我们常说的调养肠胃,其实不是养器官本身,而是肠道中的菌群。
那么肠道菌群与肠道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目前科学表明,便秘、肠易激或者肠漏综合征、炎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等问题,都与肠道菌群多态性下降(与生态多态性类似)以及菌种比例改变有关。
其主要原理有:
①菌群本身维护肠道壁的完整性,减少有害菌定植和对肠道壁侵袭。
②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后,与更高的炎症反应相关。
③肠道菌群能帮助身体消化乳糖——减少因乳糖酶缺乏不耐受的风险。
所以可以看出来,如果肠道菌群状态不佳,只靠药物或者食养效果来调理肠胃,效果并不会太好。
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辅助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益生菌的补充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是肠道健康的主宰因素之一。我们常说的调养肠胃,其实不是养器官本身,而是肠道中的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