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看板娘
来源
硬核看板
ID
yinghekb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宅在家里的你和爸妈是否有诸多互相看不惯的时刻?
“熬夜又赖床、作息不规律”——这可能是爸妈最嫌弃你的生活习惯。
但嫌弃总是相互的。
趁热吃、多吃粗粮、晨练……那些被他们追捧的习惯,其实也没那么健康。
趁热吃
“趁热吃”这句话,曾在餐桌上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但这句贴心的忠告,却无形中增加了患食管癌的风险。
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食管癌位列发病率最高的10大癌症之一。其中,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最高,均达到了50%以上。
吃过热食物对食道粘膜造成的慢性灼伤,就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年,就将超过65℃的饮品列为了2A类致癌物。
这是什么概念?
一口热粥,刚出锅的热饺子,甚至一口热茶,都可能超过食管能耐受的温度。
食管对温度本就不敏感,即使被烫到也不会有太大感受。
但食管粘膜却会因此损伤,长此以往会产生慢性炎症,甚至溃疡等多种病变,增加癌变风险。
为了保护食管粘膜,我们需要控制进食的温度,入口温热的10~40℃才是最合适的温度。
吃粗粮
爸妈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粗粮。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粗粮食用过量,或是食用方式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粗粮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如精粮好消化,对于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长期大量食用很容易造成胀气、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植酸等成分还会阻碍人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
很多人吃粗粮,是冲着它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如果在吃粗粮时水分摄入不足,膳食纤维无法膨胀,也就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反而会导致排便困难。
因此,吃粗粮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摄入量。
总吃剩饭
出于节约粮食或图省事等原因,剩饭是很多中老年人餐桌上的常客。
虽然总有一些剩饭致癌的谣言,但偶尔吃剩饭,其中的亚硝酸盐并不会构成致癌剂量。
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心吃剩饭了,保存方式不当,剩饭滋生细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中国,高达70%的家庭食物中毒致死由不规范的食品处理行为引发,其中“剩菜处理不当”是中国家庭食源性腹泻的关键风险行为。
想要“安全地”吃剩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剩饭剩菜应该尽快放入冰箱的低温区冷藏;其次,在不得不剩的情况下,尽量剩肉,少剩菜。因为菜类比肉类更可能在存放时产生亚硝酸盐;最后,从冰箱中拿出来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完全加热。重复加热剩菜剩饭,也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记得提醒爸妈在勤俭节约的同时,也别亏待了身体。
晨练
看不惯你睡懒觉的爸妈一早就跑去晨练了,然而早上却不是锻炼的最佳时间。
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
原因在于,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整晚没喝水导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更不要说受冬季低温影响,心肌梗塞和脑血栓还会明显增加。
此外,不吃早饭空腹晨练还容易造成低血糖。
如果中老年人本身有高血压或者心脑血管疾病,下午或晚上锻炼都比早上更加合适。
这些爸妈坚持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很难仅靠几句忠告,就彻底改变。
但尽孝心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比起送无用的保健品,向家人传输正确的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人的健康。
本文授权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