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续逾2年,患者康复后仍有可能出现各种综合后遗症(俗称“长新冠”)。
中大医学院研究首次证实,长新冠患者拥有独特的肠道微生态,其多样性明显较低,缺乏某些微生物或令症状更易出现。
例如缺乏一些好菌可致持续咳嗽和气促等,推算本港现有逾60万人出现长生冠症状,但调整肠道微生物可减轻病情。中大计划进行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引证疗法成效。
中大团队指长新冠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多样性明显较低。
图左起为黄秀娟、陈家亮及黄至生。(中大提供)
01
缺好菌
易持续咳嗽气促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称,长新冠泛指新冠患者康复最少一个月后,仍持续出现症状的情况,且症状难以找出病因,可影响不同身体系统,及难以根治。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表示,研究团队于前年2月收集名新冠患者的粪便样本,并跟进其情况至出院后半年,结果发现:
76%患者康复半年后,仍会出现疲倦、各种疼痛或咳嗽等最少一种症状;约33%人更会出现超过3个症状;
情况与其年龄、病历、确诊后病情等因素无关,显示新冠轻症病人也会面对长新冠的威胁。
黄秀娟说,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他们的肠道细菌基因,发现长新冠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独特,可称为“长新冠型肠道微生态”,其多样性明显较低;
例如肠道缺乏与免疫力有关的好菌可导致持续咳嗽和气促,若肠道有某些恶菌则可导致疲倦、失眠、记忆力差,及失去味觉等脑神经系统问题。
现年65岁的林先生在年11月确诊,约7个月后仍出现多达17种症状,当中以脑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除了难以集中精神,记忆力亦变差。
02
调节肠道微生态
助力长新冠的治疗
医学期刊《Gut》发表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患者是否有“长新冠型肠道微生态”,能预测长新冠的患病风险及诊断有持续症状的人士是否真的患上长新冠,从而对症下药。
为研究长新冠治疗方法,团队于年8至9月安排36名新冠患者服用由中大研发的微生态调节剂一个月并持续观察,结果1年后仅有6%人出现长新冠症状,他们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亦显著增加。
03
4大方案维护肠道健康
既然肠道健康如此重要,甚至可以助力长新冠的治疗,那么在平时生活里,有哪些方法能够维护肠道健康呢?
#多食蔬果#
肠道内菌群作为消化道的一部分,饮食对其影响自然十分重要,好的膳食习惯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加强机体免疫。
美国肠道项目(AmericanGutStudy)的研究人员在对数千名美国人的饮食与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后,发现食用蔬菜、水果多的人,肠道菌群多样性更好。
饮食改善肠道菌群非常方便、经济,但其影响润物细无声,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益生菌#
益生菌,也就是“好的细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与人体和谐共生,平时的活动与代谢会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例如,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都属于益生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发表文章建议:日常摄入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
益生菌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然而目前其有效性(例如有多少益生菌可以到达肠道)仍然存疑,且若盲目或过量补充还可能会引起原先肠道菌群的比例失调。
#膳食纤维和益生元#
益生元,简单来说即益生菌的食物,它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人们吃下去后进入肠道,就可以给肠道益生菌提供食物与营养,因而保证肠道健康。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已正式将益生元定义为一类非活性的食品组分。
益生元同样具有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帮助有益菌更好的生长,防止有害菌占主导,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快速补充体内缺失的有益菌。
#肠道菌群移植#
如果说前面三种方法都是“慢火细熬”,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效果,那么肠菌移植就是一条快速干道,甚至单次移植就可以起到明显改善的作用。
肠道菌群移植,又叫粪菌移植。即把有益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打败有害菌群,增加菌群多样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肠道菌群移植是所有办法中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若想要使用仍需与医生沟通看自己是否有移植禁忌,且需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