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闫侃史
编辑
老闫侃史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日渐提高。吃得饱穿得暖,人们开始往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发展。
此时,保健品行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谁不渴望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呢?
“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是曾经一个火遍全国的保健品品牌广告。
它用极短的时间,成为保健品行业的“顶流”,又迅速如流星般坠落,消失在市面上。
而导致三株口服液倒台的,不是同行业商业竞争,也不是企业内存在问题,颇具戏剧性的事,是因为一个普通的湖南老汉。
三株口服液的创始人是谁?他是如何迅速崛起,造就一个商业神话的?三株口服液的危机何在?它又是如何迅速消亡的呢?
三株的创立与发展三株口服液的创始人名叫吴炳新,他的人生,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年近半百时,吴炳新与儿子一起注册了一家拓销公司,他看好“天安”的市场,准备在大陆市场大干一番。
这是一种以多种天然物质为材料的,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保健口服液,但当时老百姓对“天安”并不感兴趣,吴炳新初战受挫,可他毫不气馁。
经过市场考察,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昂立1号”口服液上。这种口服液主要针对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在吴炳新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保健品。
但当时的老百姓并不感冒,所以销售量一直很差。吴炳新觉得是个好机会,他主动与研发部门联系,承担起“昂立1号”的宣传与销售。
经过有创意的销售理念营销,“昂立1号”口服液很快打开了市场,吴炳新也狠狠赚了一笔。
他的公司迅速扩建,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15家子公司,总部搬到南京,拓销公司也改名为南京克立科工贸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公司以销售昂立1号为主,同时销售一些保健器材和仪器,也是公司的主打。短短几年时间,吴炳新的公司销售额,一年就达到上亿。
看到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吴炳新深觉靠他人的品牌无法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研发属于自己的保健品。
年,吴炳新在济南注册成立了三株有限公司,这就是日后三株口服液生产的大本营。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25亿。
第二年,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更是犹如坐火箭,翻了几十倍。之后的几年一路高歌猛进,并占据了大半当时的农村市场。
年,吴炳信的商业帝国开始了新一步计划。
他的儿子吴思伟,在北京开拓新的商业版图,注资一个亿,成立北京三株有限公司,后改名为北京路德有限公司。
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拥有自己的保健生产工厂,可以自行研发生产销售保健品。
这个保健品生产工厂,让他们获得了更完善的产业链。建筑面积广阔,拥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所以不怕行业竞争者使绊子。
大本营南京的保健品市场,吴家父子也没有放弃。吴炳新在南京成立了一个理疗器械生产工厂,并且有先进的医疗保健服务销售网络。
同时为了构建属于自己的中药帝国,三株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收购其他药材公司。吴家父子舍得下血本,所以在半年时间内,就收购了17家国有药材公司。
三株集团的商业板块,空前扩大,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最北端可以到达黑龙江,内蒙古,往南到达江西。
同时在全国,三株有近家分公司,员工达到15万人。而此时的吴炳新依旧没有打算收手,还想要继续发展规模。
无孔不入的广告当时的三株可以说是风靡全国各地。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吴炳新是如何达到这种填鸭式的效果呢?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人们普遍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吴炳新深知广告的重要性,他斥巨资在中央和各地方的电视台,购买下*金时段广告的播放权。
吴斌新非常聪明,他不单单是一遍遍重复三株口服液的好处,而是选择用活生生的案例。
他找到合适的演员,在电视上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一部分穿白大褂的医生,用类似健康讲座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三株口服液对身体的好处。
而另一部分演员,则扮演就医无门的患者,他们家庭条件不好,深受病痛的折磨,但共同点是,因为服用了三株口服液,而百病消除,身体也强健起来。
这些演员十分敬业,将一个个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演绎得入木三分,他们感情真挚,还不惜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这就令观众觉得真实感十足。
这种循环播放的广告,堪比洗脑,在老百姓的脑海里烙下了“三株口服液可以包治百病”的印象。
除了电视上的宣传,吴斌新还把目光投向当时电视可能普及不到的农村。
他舍得花钱,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墙上、电线杆、河岸堤坝等地方,印刷三株口服液的各种宣传标语。
就这样,三株口服液“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理念,深入广大群众心中。因为广告宣传得好,很多老百姓对于它能包治百病,深信不疑。
正因为有这些铺天盖地的宣传,令三株口服液在年的销售,达到80亿,成为史无前例的巨无霸。
湖南老汉三株年,湖南汉寿县一陈姓老船工,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而死亡,这件事,成为吴炳新商业帝国坍塌的开端。
老汉因长年劳累工作而身体不好。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尿频尿急的毛病一直不见好。
他多年来,也曾四处求医问药,但一直未见效。而那段时间,三株口服液,铺天盖地的广告,出现在了老汉的面前。
见到电视上不少喝三株口服液的患者,恢复了身体健康。在求医无效的情况下,老汉心动了,他拿出积蓄,一口气买了十瓶三株口服液。
在喝了两瓶后,老汉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实好了不少。他对此十分欣喜,感叹钱没有白花。
至此,老汉对三株口服液的疗效已经深信不疑。他不再犹豫,接连按疗程喝了八瓶。就在他期盼,自己尿频的毛病能够治好时,老汉再也没有醒过来。
老人家去世了,当地的媒体迅速作出反应,对此事展开采访,并作出报道。失去亲人的老汉家人,向三株集团进行索赔,怎料三株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不久,气急败坏的陈家人,将三株集团告上了法庭。法院将剩余两瓶三株口服液,进行了检验,经检验结果为不合格产品。
一审判决,三株集团被判决赔偿老汉一家总计近30万元,并没收非法收入1,万。
三株集团不服,就此事提起上诉。经过调查发现,陈老汉是因药物高蛋白过敏,引起的全身溃烂而去世的。
其实在陈老汉喝到第三瓶时,就已经出现了全身红肿瘙痒的症状。
在喝到第八瓶时,池老汉的情况更加严重,全身红肿溃烂,面积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流脓的情况。
调查至此,事件出现了反转。二审判决判定为三株集团胜诉,吴炳新赢得了官司。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磨,三株的市场人缘已经败光。当年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有多知名,三株口服液喝死人的事件,传播得就有多广。
三株集团的销售额,年迅速下滑,在湖南地区的销售额甚至下降到零。年,三株集团的销售额下滑到更低点,工厂减产停产,员工被裁下岗。
吴炳新也曾尝试过改变销路,但均未成功。又经过几年,随着其他保健品的崛起,三株集团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就这样,一艘异*突起的行业巨无霸,猝不及防因一位老汉的去世,毫无征兆地走向了没落。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