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群失调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常熬夜加班的社畜千万注意睡得少,痴
TUhjnbcbe - 2023/6/27 22:34:00

更多IVD行业资讯

尽在[体外诊断快讯]APP

“社畜”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指成天忙碌被公司奴役压榨,像畜生一样拼命工作的人。

从大小周到,再演变到现如今的,工作几乎填满了人们的生活,熬夜加班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内卷时代,在“加班才能多挣钱、不加班怎么证明自己工作能力、因为工作性质不得不加班、当加班成为职场亚文化”等等观念的灌输下,使得大多数人被迫或主动成为了社畜。

“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成为诸多社畜的心酸现状;但“年轻时用健康挣钱,年老时用钱买健康”真不是句玩笑话。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人每周的工作时长超过55个小时,而每年有74.5万人死于因较长的工作时间造成的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事实上,熬夜加班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牺牲睡眠时间加的班或会化为患AD的风险

最近一个高热度话题引起了小编的注意:“熬夜玩10小时手机VS熬夜加10小时班,哪个危害更大?”。虽然两者都有危害,但非要分出个伯仲,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熬夜加10小时班”。

近日,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降低了小胶质细胞去除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能力;而Aβ是阿尔茨海默症(AD)的重要标志之一,Aβ沉积的进一步增加,意味着认知能力的下降以及罹患AD风险的升高。

经常熬夜加班的“打工狗”千万注意:睡觉睡得少,痴呆跑不了!你每每熬夜加一次班,或让你离AD更近一步!

对比长期睡眠不足的小鼠与正常睡眠的对照组,研究人员发现,前者大脑下丘脑中的X34+纤维状Aβ斑块和整体免疫阳性的Aβ斑块负担比后者增加了约2倍。可见,熬夜加班或睡眠减少导致大脑中产生了更多的Aβ沉积,增加了罹患AD的风险。

而这一过程,与髓系细胞-2上表达的触发受体(TREM2)息息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同样是经历了“睡眠不足”,免疫阳性Aβ斑块积累的增加只存在于5xFAD/T2CV小鼠中,但在TREM2功能丧失的5xFAD/T2R47H小鼠或5xFAD/T2KO小鼠中未发生类似现象。

换句话说,TREM2是“睡眠不足诱发Aβ沉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正常的TREM2基因功能表达在“调节Aβ沉积”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睡眠剥夺以TREM2依赖的方式加剧了5xFAD小鼠的Aβ沉积

事实上,睡眠剥夺之所以会导致Aβ沉积的出现,除了直接诱导Aβ沉积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脑中的特殊免疫细胞之一,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是分不开的。

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处理废物的功能明显紊乱——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小鼠的脑内小胶质细胞会过度反应,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和白介素,过强的炎症反应反而会破坏大脑功能;同时,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受到扰乱,无法有效降解被吞噬的物质,又会进一步导致Aβ沉积,从而增加AD的发病率。

睡眠剥夺导致小胶质细胞内Aβ的增加

综上所述:睡眠不足,不仅直接增强了TREM2基因依赖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还扰乱了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负向被增强,正向被削弱,自然会从更大程度上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正可谓:经常性的熬夜加班/轮班,助“患AD”一臂之力。

每天加班3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68%

先前公布的职场人数据显示:近40%的职场人表示每周要加3-4次班,更有25%的“打工狗”每天都要加班。

但拿命赚钱从来不是夸张,过长时间的工作真的会导致“病多压身”!柳叶刀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Europ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工作≥55小时,将显著增加65岁前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感染风险,同时糖尿病、受伤、肌肉骨骼疾病风险也出现上升。

研究共纳入近十万名来自北欧国家的打工仔,包括名芬兰人作为风险发现队列,以及名由英国人、瑞典人、丹麦人组成的队列作为风险的验证队列。

将工作时长按<35小时/周、35-40小时/周、41-48小时/周、49-54小时/周、≥55小时/周划分。其中,≥55小时/周视为工作时间过长,35-40小时/周则作为标准工作时长。

全部受试者中,4.6%-6.8%的人每周工作时间≥55小时,这种工作状态在男性中的比例是女性的3倍之多(9.6%vs.2.9%),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长时间工作的比例也更高(6.8%vs.4.8%)。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工作会增加65岁前心血管死亡风险(发现队列HR1.68,验证队列HR1.52)。但是,长时间工作与非致死性冠心病的联系并不十分强烈。

研究人员认为,比起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病因,长时间工作更像是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的急性诱发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长时间工作会增加凝血、房性心律失常、酗酒的风险。

此外,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增加:

1、与感染风险增加有关(发现队列HR1.37,验证队列HR1.45),且这一现象在低收入群体更为常见,比如清洁工和厨房帮工。同时,长时间工作导致的心理压力增加,也会降低打工仔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

2、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发现队列HR1.18,验证队列HR1.41)。不过,在多变量调整后,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工作引起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很大程度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运动减少、肥胖,工作时长本身与糖尿病的关联反而是比较弱的。

3、与受伤风险增加有关(发现队列HR1.22,验证队列HR1.18)。该结论与之前研究一致——长时间工作引起受伤、意外、睡眠问题风险增加,其中睡眠不足可能是前两者风险增加的因素。

4、与骨骼肌肉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发现队列HR1.15,验证队列HR1.13)。主要是下背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不健康的坐姿、体力劳动者长期搬运重物都会增加这一风险。

5、研究中还发现一些疾病,包括感染、睡眠障碍、受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与工作时长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即工作时长越长,这些疾病发生的风险越高。

更悲催的是,如果一个“社畜”因为长时间工作而生病,那么他患另外一种疾病的风险也会上升。举例来说:一个得了糖尿病的打工仔,他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有所增加(2.87,1.05-7.84),同时细菌感染的风险也增加(3.68,2.19-6.17)。

综上所述,每周超55小时的长时间工作,与心血管死亡、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健康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

不过在文章结尾,研究者提到:长时间工作产生的一些结果,比如工作岗位提升、工作稳定性增加,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健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长时间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社畜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熬夜加班/轮班伤害分男女男性更要警惕夜班工作

一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火葬场!早在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夜间轮班工作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不断地熬夜加班或轮班工作,真的会由内而外地“摧毁”你。

不仅如此,熬夜加班/轮班带来的健康损害还“重男轻女”。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男性更易受到熬夜加班/轮班带来的“生物钟”干扰,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夜间工作者。该研究同样发表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

该研究给诸位“拼命十三郎”提个醒!的工作模式是真的“反人类”啊,千万不要仰仗着自己年轻,就“玩命”地透支自己的身体。

首先,研究者让一组雌性及雄性小鼠分别处于昼夜失调的状态,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三班倒”。与此同时,为了唤起更强烈的反应,所有小鼠均用高脂饮食喂养,模拟很多上夜班人群的进食方式。

从多个层面(如基因层面、微生物层面、代谢层面等)检测及对比后发现:与雄鼠相比,雌鼠具有更高的幅度和更强健的活动节律,对昼夜节律失调的适应能力更强。

事实上,昼夜节律失调的雄性小鼠在各个指标上均出现了更严重的紊乱——比如,雄性小鼠出现肝脏转录组节律性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心血管代谢紊乱如血压、血脂异常等,同时与糖尿病相关的细菌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富集;但昼夜节律失调的雌性小鼠,则未出现以上异常改变。

因此,在实验的第一步中,研究者在小鼠实验中发现了昼夜节律失调带来的健康危害性,且这些危害性是存在极其广泛的性别差异的。

那么,根本原因为何?基于性别差异,研究者推测,雌激素是“始作俑者”。

对此,研究者移除了部分雌性小鼠的卵巢,使得它们无法再产生雌性激素。让这些雌性小鼠实现“三班倒”后发现,在面临昼夜节律失调时,它们受到的保护作用显著减弱,这表明雌激素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昼夜节律失调保护作用。

当然,研究也指出,雌性激素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因为相比于移除了卵巢的雌性小鼠,雄性小鼠的健康状况更糟糕,表明仍有某些未知的因素发挥着作用。

基于小鼠实验的发现,研究者猜测类似的现象是否同样存在于人类群体中?

对此,研究者使用来自英国生物库的资源,对年至年的位英国昼夜轮班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在人类群体中,昼夜节律失调是否也存在性别差异。

果不其然。相比于女性,男性昼夜轮班工作者似乎在昼夜节律失调中遭受更严重的健康危害,调整影响因素后结果不变。

具体来说,与日间工作的男性相比,夜间工作的男性患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各种心脏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腹部脂肪过量堆积。比如,有1/3的夜间工作的男性患有代谢综合征,而该比例在日间工作的男性中仅为1/4。

除此之外,为了调查夜间工作时间的延长是否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对同一队列中夜间工作时间长短进行了昼夜节律失调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平均倒班约十年左右,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了1.倍。

相比之下,夜间与日间工作的女性之间存在的昼夜节律失调差异则较小。且当研究人员将工作类型(例如是医学工作者还是工厂工人)考虑在内并进行校正后,熬夜工作对女性生物钟与健康的影响明显减弱了,使得两者之间显著差异消失。

综上所述,小鼠实验+人类试验显示,熬夜加班/夜间轮班工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健康损害,尤其是对男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研究表明,熬夜可能对女性的健康损伤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常熬夜加班的社畜千万注意睡得少,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