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细读约需要4分钟)
说起细菌,我们总会联想到张牙舞爪的恶魔形象,唯恐避而远之。但事实上,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存,无处不存。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空气中,在维系我们生命的水和粮食里,以及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衣物、工具、玩具上,都有附着大量细菌。其实,细菌并不可怕,甚至还有一些细菌,还是我们健康的良师益友。在我们身体内,就有这样一群细菌,他们叫肠道菌群,不仅与我们共生,还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肠道菌群。一、什么是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是寄生于人体肠道内、非人体产生的细菌群体。它们的数量庞大。在我们体内可达万亿个以上,种类有至种之多。一个正常人肠道菌群重量,可达1至1.5公斤。肠道菌群是最不辞辛劳的养分工人。他们以人体肠道为据点,以肠道内的食物为口粮,分解生成各类肠道可吸收利用的物质。肠道菌群也是人体最持久和忠实的伴侣。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是没有肠道菌群的,但在出生后不久,菌群就通过母乳、饮食等途径,从外部定居到肠道内,并一直与人体共生,直到生命衰亡,相伴终身。二、肠道菌群的分类和作用有哪些呢?根据肠道中不同菌群对人体的作用,可将其分为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第一类,有益菌,又称益生菌,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
它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正常蠕动,同时,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改善大便干结,分解并促进有害、有*物质等排出体外。
比较典型的有益菌,包括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象我们平时喝的乳酸、酸奶饮料,就是有益菌发酵制成,酸甜可口。第二类,有害菌,指能够使人体致病的细菌的总称。
有害菌数量一旦增加,会在肠道内堆积大量有害物质,肠道吸收后,造成肠道蠕动紊乱,引起排便不畅、腹泻、腹痛、肠炎等疾病,损害身体健康。
第三类,中性菌,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
正常情况下,中性菌对健康有益,一旦数量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其他部位,同样会引发疾病。此类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细菌在肠道内均是同时存在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并不表现致病性。但一旦肠道菌群稳定结构被破坏,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
有研究表明,
健康人群肠道中的有益菌可占到70%;
便秘人群可能减少到15%;
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只有10%。
有些老年人肠道功能不好,也是由于体内肠道菌群退化所至,造成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三、如何提升益生菌数量呢?由于当今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很大程度影响了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稳定,造成菌群结构失调,导致肠道不健康的情况日益增多。那么当人体肠道有益菌减少时,可否口服活性菌种补充呢?原则上是可以的。
但由于口服有益菌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口腔和胃两大器官,口腔的唾液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而高浓度的胃酸也很难让细菌存活。
所以服用益生菌,一般选择在用餐20分钟后,此时,胃酸被食物大量稀释,浓度大比例下降,益生菌的存活率更高。当然,在服用时,需要使用25-40摄氏度的温水冲泡,水温太高,菌群将失去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比较有益,即食用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繁殖,而不利于有害菌繁殖的食物,即给肠道有益菌提供粮食。由于肠道菌群大部分集中盲肠和结肠内,所以这部分食物,还应在通过小肠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这种定向供给有益菌的食物,我们称为益生元。象碳水化合物,虽然是有益菌很好的食物,但在经过人体小肠时,基本已被肠道吸收,所以很难称为益生元。优质的益生元有很多。
如人乳中,有帮助婴儿双岐杆菌增殖的“双岐因子”,是非常优质的益生元。
再如,螺旋藻益生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能有效增加双歧杆菌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也是较好的益生元。此外,常见的益生元,还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功能性低聚糖类等。它们兼具膳食纤维的作用,对改善肠道菌群、增进肠道健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因此,常作为功能性保健食品原料来使用。
参考文献:
《肠道菌群》,百度词条,科普中国;
图片内容引用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