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它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噪声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如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等,长期接触噪声环境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对于女性来说,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月经周期异常、痛经等。此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如何控制、管理职业噪声?
作业场所噪声的大小和工人接触噪声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工人健康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工程技术措施和听力保护计划是针对以上两个因素演化来的,是保护工人不受噪声危害的两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噪声的控制方法
噪声传播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即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降低噪声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以及工作位置防护。
吸声降噪
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降低厂房内的反射声,如吊挂吸声体等。
适用场合:吸声降噪技术较普遍地运用于空间较大,室内混响时间较长的场所。
隔声技术
利用隔声结构,将噪声源和接受点隔开,常用的有隔声罩(封闭噪声源)、隔声间(封闭接受点)、隔声管道、隔声壁板和隔声屏等。
适用场所:车间工人多,噪声设备少,用隔声罩,反之,用隔声间。二者均不允许封闭时采用隔声屏。
隔振技术
将振动设备与地板的刚性接触改为弹性接触,隔绝固体声传播,如设计隔振基础,安装隔振器。振动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类:减小扰动、防止共振、采取隔振措施。
适用场合:机械振动明显的场合。
消声器
/p>
消声器是一种既可以使气流通过又可以降低噪声的管道装置,利用阻性、抗性和小孔喷注、多孔扩散等原理,消减气流噪声。
适用场合:气动设备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2.噪声的管理方法
企业听力保护计划是针对企业作业环境中的高噪声作业场所和操作岗位而制定的一系列保护作业人员免遭噪声危害的方法或方案的总称。听力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测试、听力测定、护耳器的选择和使用和工人的教育培训等。
环境测定
企业应当每年至少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进行一次监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听力测定
定期的听力测试可以避免受到噪声损害的工人的听力继续恶化。在对工人的听力进行测试时,如发现工人听力的高频段(Hz、Hz、Hz)的听阈相对语频较高,应对该类工人进行重点管理,急时采取相关措施对工人的听力进行保护。
护耳器的选择和使用
企业应为工人提供优质护耳器,在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相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教育工人如何使用护耳器,并督促工人坚持佩带护耳器。在平时监督检查时,应记录工人佩带护耳器的情况和检查护耳器的磨损情况,对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护耳器应及时更换。
总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