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群失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在控制我的大脑 [复制链接]

1#

肠道,人体的“第二大脑”

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人体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大脑组织中有数量庞大的神经细胞,不断通过电脉冲的方式传递信息,既发布指令给低级神经,指挥我们的外周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活动;又接受外周组织传递的信息,经过加工以后产生人体的感觉。

其实,肠道里也蕴含着数量庞大的神经细胞,人体肠壁内的神经节细胞超过1亿个,肠道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通过免疫途径、神经内分泌途径和迷走神经途径形成“脑肠轴”。此外,肠道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约50%的免疫细胞以及70%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都集中在肠黏膜表面,故肠道作为重要的神经通路和免疫屏障,同时也是管控情绪的内分泌器官,如果说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那么肠道就是人体的“副指挥”。

4种脑病要查消化道

临床中,很多看起来是脑部问题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胃肠镜等消化系统检查,其原因就是脑肠之间的相互影响。胃肠道可能引发的脑部相关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脑血管病

肠道菌群紊乱后,其代谢产物变化就会经肠脑轴传至大脑。如果引起的是脂质代谢紊乱,日积月累可致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

高利说,他曾治疗过几个十几岁的脑梗小患者,孩子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都不高,免疫系统也正常,最终确诊问题就出在胃肠道疾病上。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主要体征是手脚颤抖、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还可伴有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是因为特定脑区中多巴胺的分泌量减少,使控制动作的神经信号出现异常所致。

年,瑞典科学家发表在《神经学》上的论文称,对38万人跟踪近40年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会先在肠道出现可引发脑结构异常的“问题蛋白”,该蛋白一路“爬”上大脑,若干年后,大脑中的神经元才会受到明显影响,继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3、阿尔茨海默病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年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肠道发生生理性变化,肠道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都会增加,有害菌代谢产物穿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功能的风险就会增加。

《解剖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时,可促发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类似的大脑炎症反应。同时,肠道内也可发现与脑相关部位病理变化一样的物质,如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

4、抑郁症

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上的一项比利时研究发现,与正常参试者相比,患有抑郁症的参试者的微生物组中,缺少两种肠道微生物,即粪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

当年龄、性别或抗抑郁药等因素影响微生物组时,这一研究结果仍然成立。有专家分析认为,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改变代谢来调控肠脑轴,进而“传播”抑郁表型。

肠道菌群失衡,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机可乘

还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情绪,如果严重失衡甚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抑郁症等。

年,瑞典隆德大学在一项动物研究提示,肠道细菌有可能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直接原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促使其血液和大脑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进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在人的一生中,肠道微生物一直是变化的,伴随衰老,那些引起慢性炎症的肠道致病菌则会逐渐增加,而常见的益生菌乳杆菌属会逐渐减少。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长,食物和牙齿的改变都会造成口腔菌群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肠道通透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进而影响大脑,最终增加了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肠道菌群失衡还往往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调节大脑的情绪活动、有一项临床研究分别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发现两组之间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

注意五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想要保持良好的肠道状态,远离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要做好以下五点:

1、膳食平衡

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搭配,常吃些全谷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此外,做到吃饭定时定量,不酗酒,注意饮食卫生等。

2、坚持锻炼

常做俯卧撑,揉腹等,有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粪便排出,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

3、情绪愉悦

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皆可导致肠道功能发生紊乱。因此,要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常心。

4、合理用药

位列黑名单之首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紧随其后的当数抗生素,这类药物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伪膜性肠炎,以广谱类抗生素为最;另一类可诱发出血性结肠炎,以红霉素、麦迪霉素等为代表。故生病吃药要请医生开处方,自己去药店购药要主动请示医生,不要仅凭药品说明书而擅自行事。

5、补充益生菌

目的是让活性益生菌在肠道内“安家落户”,从而达到保护胃肠的目的。其次为益生菌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它们快速繁殖“压”过有害菌的势力。益生菌喜欢豆类、洋葱、大蒜、牛蒡、芦笋等富含寡糖的食物,帮助有益菌增生,有助肠道保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