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都拉?吃什么都不拉!试试高博特盐水瓶生态口服液(本品不代替药物治疗作用)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一直上升,而我国大肠癌不超过一成病人早期确诊,惧怕肠镜检查是原因之一。《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表示,肠道菌群失调与肠癌关系密切,而粪便DNA有助于大肠癌早发现。
我国大肠癌早期确诊
比例不超过一成
《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五位,居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后。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40-45岁后发病上升迅速,75-80岁达到高峰。
《白皮书》还指出,虽然大肠癌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有些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我国刚好相反,大肠癌的发病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水平。而且,目前我国临床上大肠癌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Ⅱ期或晚期。我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对超过1万例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进行随访,其5年生存率为47.2%,其中城市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50%,但农村患者仍不足40%。而美国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90%左右。
筛查怕做肠镜
或可做粪便DNA检测
中国无症状人群的肠镜检测率低于1%。“无症状”是大肠癌的隐身衣。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介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是一个10年以上的过程,因此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建议40岁以上男性、35岁以上女性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筛查,中低危人群2-3年做一次即可。
目前较多采用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大便隐血、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MRI模拟肠镜、粪便DNA检测。“传统的肠镜检查前需空腹1-2天后服泻药作肠道准备,痛苦且不方便,还影响工作。”赵平说,近年来一种既高效又便捷的大肠癌筛查方式——粪便DNA基因检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患者只需要提供粪便作为检测样本,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美国年肠癌指南中已把粪便DNA基因检测列为肠癌筛查的7种办法之一。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认为,粪便DNA基因检测为不愿做肠镜的人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易的方法,做到足不出户,防癌于未然。
专家观点
肠道菌群失调与肠癌关系
专家介绍,目前掌握的大肠癌致病因主要有这些:第一,双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的饮食;第二,肥胖;第三,遗传因素。此外,还有吸烟、环境污染等致病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失调也会增加人们患上大肠癌的风险。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数以亿计的细菌聚集在人体内的社群,其中超过90%的微生物生活在肠道里,被称为“肠道菌群”,又称为“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稳态对消化、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的14次方个。数量庞大的细菌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相反,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保持相对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才可以更好地保证肠道健康。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检测是肠癌多维度检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
微生态制剂有
抑癌防癌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至少60%女性和50%男性癌症患者的发生与饮食和营养有关。食用富含高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可能是诱发癌变的原因,特别是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与肠道菌群失调而致癌有密切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非但不致癌反而能抑癌。双歧杆菌能使亚硝胺降解,起到抑制癌发生的作用。目前实验证实丁酸梭菌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和小鼠大肠癌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青春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癌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微生态药物研究与应用》
免责声明:本